硅酸铝纤维毡耐火保温毡工业炉隔热毡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3000.00
品牌: 金石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13 人关注
更新: 2017-05-19
数量: 减少 增加件 库存1000件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陶瓷纤维复合绝热毡其中加入了纳米孔体气凝胶及其它一些功能性材料,形成了非常理想的纳米孔体结构,可以很好的阻止热的三种传导方式向外散热。具体机理可以作如下解释:

    1、零对流效应。高温状态下,气孔中的分子运动的增加虽然没有热辐射那样激烈,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把气孔的尺寸都小于50nm,气体的分子就停止了运动,因为气孔的尺寸已经小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由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为70nm

    2、无穷多遮热板效应。绝热材料最大的特点是空隙要占绝大部分体积,空隙越小,气孔壁的比表面积就越大。陶瓷纤维复合绝热毡的内部空隙尺寸能达到纳米级的50nm,具有无穷大的比表面积,使热辐射的射线穿过每层界面时都要发生反射、折射和再辐射等,相当于在热辐射传播的路径上设置了无数遮热板,最终将热辐射阻隔了。

    3、长路途效应。这是固体热传导路径的延长。陶瓷纤维复合绝热毡含有又细又长的纤维材料,可以增加路途效应,达到保温效果。

    金石陶瓷纤维毡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低热容量,低热导率;非脆性材质,韧性好;尺寸精确,平整度好;易切割安装,施工方便;优良的抗风蚀性能;连续化生产,纤维分布均匀,性能稳定;优良的吸音降噪性能。

    典型应用:

钢铁行业:膨胀缝,背衬隔热、隔热片和铸模隔热;

有色金属行业:中间包和流槽盖,用于浇筑铜和含铜合金;高温垫片。

陶瓷行业:轻质窑车结构与窑炉的热面衬体;

玻璃行业:熔池背衬隔热,烧嘴块;

窑炉建筑:热面耐火材料(替代纤维毯),重质耐火材料的背衬,膨胀缝;

轻工业:工业与家用锅炉燃烧室的内衬;

    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与纤维毯的区别:

可能是由于地域和叫法的不同,经常有客户会把陶瓷纤维毯叫做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其实陶瓷纤维毯和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是完全不同的二种产品,虽然其原料和用途相似,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差别的。

1)容重:

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的容重是在220-280之间,陶瓷纤维毯的容重是90-128,所以毡相对来说是质地较硬的材料,陶瓷纤维毯比较蓬松,像是棉被里的棉花那样是由散棉针刺而成的。

2)用途:

陶瓷纤维毯比较松软也就可以缠绕和重叠,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而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是比较硬的,只能平铺使用,不可折叠或弯曲。例如在管道保温中就只能使用陶瓷纤维毯来包裹使用,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是不能够使用的。

3)保温效果对比:

因为陶瓷纤维毯比较蓬松,中间有许多空隙,也就能够很好的阻碍热气流,无论是那种容重的只要选择合适厚度的毯就可以了,而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在做到220容重时,质量非常不好且表面粗糙,使用后炉壁间会有空隙,保温效果不如陶瓷纤维毯好,如果需要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可以用陶瓷纤维板来代替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

4)价格对比,陶瓷纤维毯的价格比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毡板要低,且运输和施工都比较简单,所以陶瓷纤维毯的性比价更好一些。

 

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分类温度

1050

1260

1400

1400

产品代码

JSGW-253

JSGW-353

JSGW-453

JSGW-553

加热永久线变化(%)

1000℃×24h≤-3

1100℃×24h≤-3

1200℃×24h≤-3

1200℃×24h≤-3

理论导热系数

(W/m.k)

(平均200℃)

0.040-0.053

0.045-0.060

(平均400℃)

0.080-0.105

0.085-0.110

(平均600℃)

0.145-0.169

0.150-0.172

含水率(%)

≤1

有机物含量(%)

≤7

理论体积密度(kg/m³)

240/260/280

常规规格(mm)

900/600×400/600×20/25/30/50

包装形式

纸箱

 

 

订货联系:曹女士  

电话:13964423522


[ 商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