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焊接模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起批 1-10套 11-20套 20套以上
价格 10.00 8.00 6.00
物流: 1:1.00  
品牌: 双和防雷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4 人关注
更新: 2017-04-18
数量: 减少 增加套 库存1000套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双和防雷,不怕你不识货,更不怕你货比三家,就像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一样,好的产品不怕比较,历久弥新的好品质是经更多人检验出来的,双和防雷,只做优质防雷器材!双和防雷全国服务热线:15720485781.

【放热焊接详细介绍】

放热焊接是一种简单、高效率、高质量的金属连接工艺,它利用金属化合物化学反应热作为热源,通过过热的(被还原)熔融金属,直接或间接加热工作,在特制的石墨模具的型腔中形成一定形状、尺寸,符合工程需求的熔焊接头。当前,放热焊接已经普遍取代了以往金属之间的机械物理连接方法。

[放热焊接产品特点]:

1、能承受重复故障电流,不会有运行故障;

2、超过接地系统永久性连接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要求;

3、 载流容量等于或大于所焊接导体;

4、永久分子联结,永不松脱或被腐蚀,焊接点寿命等同于安装的接地体寿命;

5、无需外加任何热源,室内野外均可独立焊接作业;

6、焊接操作简单安全、易学,便于携带;

7、从外观便能核查焊接的质量;  

8、焊点永久性免维护。

9、无需外接能源,工具设备简单,施工效率高。

10、焊接点为纯度较高的金属铜,耐腐蚀性强。

11、焊接点以金属键形式连接,不松脱。

12、焊接点的载流能力大于导线的载流能力。

13、焊接点能经受多次大浪涌电流冲击而不退化。

14、应用范围广,可用于铜、铜合金、铜包钢、各种合金钢、镀锌钢及不锈钢等材料间的熔接,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各种连接型式。



【放热焊接典型应用】

放热焊接化学反应速度非常快,仅几秒就可以完成焊接,产生热量极高可以有效的传导至熔接部位,使其熔为一体,形成分子结合。它无须其他任何热能,若用于接地线路金属导体的连接是最好的方法。(注:IEEE std.80-1976早已推举放热熔接法为接地线路的最好方法)

热熔焊接主要可焊接纯铜、黄铜、青铜、紫铜、铜包钢、纯铁、不锈钢、锻铁、镀锌钢铁、铸铁、铜合金、合金钢等金属材料。

热熔焊焊接型式共有 8种,导线与导线焊接,导线与金属排()焊接,导线与接地棒()焊接,导线与金属板很接,金属排()与金属排()焊接,金属排()与接地棒()焊接,金属排()与金属板焊接,金属棒与金属板焊接。

每种焊接型式又包含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导线于导线焊接中有对接、十字交叉、平行连接、丁字连接等等,各种形式均可完成很好的焊接。

广泛用于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杆塔、通讯基站、机场、铁路、各种高层建筑、微波中继站、网络机房、石油化工厂、储油库等场所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的焊接。

【钢轨焊接的准备工作和要领】

1. 钢轨焊接部位的表面锈蚀需彻底清除,可使用砂轮机磨光。

2. 若钢轨上附有油脂和水分需先清除,再除锈。

3. 若钢轨表面有凸印需进行磨平。

【钢筋焊接的准备工作和要领】

1. 清除钢筋表面的锈蚀,打磨光亮。

2. 清除钢筋表面的油脂、水分。

3. 打磨掉钢筋表面隆起的筋,使其近似圆形后方可焊接。

【铜覆钢焊接的准备工作和要领】

1. 铜覆钢材料必须充分调直后再进行焊接,当人力无法调直时可使用专用调直机调直。

2. 焊接铜覆钢实心材料时,焊粉型号、模具型腔、模具整体尺寸都应放大。

3. 焊接铜覆钢材料时,如张力过大,例如大截面铜覆钢材料焊接时必须使用特种辅助工具固定。

 

【双和寄语】蜻蜓点水,试出了小荷初露,狂风暴雪,试出了腊梅独香,铁杵磨针,试出了有志者成,水滴石穿,试出了执着坚定,愚公移山,试出了事在人为。您如果试一试,一定会试出什么是货真价实!

电话:0317-8557781  

手机:15720485781   QQ2942201715

公司网址:http://www.hftbg.com/frhj/

公司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工业开发区

(联系人-----销售员:李沙沙、经理:曲艳玲)



[ 商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